客家人吹響臺灣民主的號角 中壢事件 

「中壢事件」是民國66年11月19日戒嚴時期,由桃園中壢客家人發起的知名歷史事件,除了是戒嚴時期(38年-76年)臺灣第一次的街頭群眾運動,也是爾後臺灣人爭取民主化的重要動能及分水嶺,110年5月6日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及總經理徐智俊,率領客傳會主管們前往桃園市中壢區的壢景町,參觀蒐集許多中壢事件的珍貴史料檔案,以及見證中壢事件發生的過程及影響,希望客傳會能發揮傳播客家語言文化的力量,進一步讓更多人認識到客家人在臺灣民主化運動中,至關重要的角色。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表示,中壢事件是客家人的許信良脫離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堅持投入民國66年底的「五合一公職選舉」參選桃園縣長選舉,卻發生選票糾紛,造成群眾包圍中壢警察分局抗爭,撼動當時的政治社會,也改變了客家人在臺灣政治史上「靜默」的形象,此事件後,也讓臺灣人對於民主選舉的公正性認知向上提升,更加速黨外勢力集結,如果說民主號角是從桃園中壢的客庄吹響,向全國傳誦,一點也不為過,未來客傳會將積極發揮傳播客家語言文化的力量,讓更多人認識到客家人在臺灣民主化運動中,至關重要的角色。

民國66年11月19日舉辦的「五合一公職選舉」,是臺灣實施地方自治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選舉,但當天桃園縣長選舉,在中壢國小213投開票所,卻發生作票舞弊嫌疑,地方選民認為檢警處理不公,進而包圍中壢警察分局,翻覆軍車與火燒中壢分局的暴動事件。當時是戒嚴時期,中壢地區民眾卻勇敢、自發性堅持走上街頭,抗議選舉舞弊,爭取公平民主選舉,創下臺灣戒嚴以來首次的民主抗爭運動,雖然在中壢事件後,仍不幸發生「美麗島事件」、「桃園機場事件」等,卻也加深臺灣人民對於民主、公平正義的信念。

這些從中壢客庄發生的民主化事件,在桃園市中壢區的「壢景町」有展出及介紹,壢景町是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6年(西元1941年)的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群,前身為「中壢保甲聯合會」興建的中壢郡役所官舍,自日治時期以來由臺灣人警察家族居住,戰後見證中壢事件的發生,是臺灣民主發展的里程碑。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101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歷經調查研究暨規劃設計與修復工程,於108年11月15日開館營運,目前作為中壢民主發展紀念展覽空間,也會舉辦名家講堂、藝文演出活動等,現場有許多民主進程的書籍,歡迎大家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