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學沙龍 作家齊聚激盪創作能量 甘耀明、張典婉鼓勵把文獻 轉譯成感動

 

因客家歷史小說撰寫不容易,為了鼓勵喜愛客家書寫的創作者,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於2020年舉辦客家歷史小說獎,獲得各界踴躍投稿參賽,今(28)日於台北BOVEN書店舉辦「客家文學沙龍」,邀請知名作家與投身客家寫作的年輕後生,齊聚交流思辨,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表示,客家人從前就非常擅長文學書寫,希望透過客家文學沙龍交流的機會,激盪作家們精采的客家文學創作能量。

本次活動邀請到文學獎的常勝軍,客籍作家張典婉與甘耀明,與大家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自身對於客家歷史小說的獨特視角。張典婉指出,這次轟動影視圈的「茶金」就是廖運潘自1996年開始動筆書寫當年家族史、近130萬字的自傳性作品,後由女兒廖惠慶重新彙整了北埔茶葉在二戰後由盛而衰的故事《茶金歲月》,就是因為有大量寫實的歷史背景資料,所以翻拍的影視作品才能如此真實、感動人心,而自己擔任客傳會第一屆「客家歷史小說」的評審時,發現參賽的作品普遍單純將文獻資料放進去小說裡,卻沒有轉譯成自己的語言,因此少了觸動人心的筆觸,因此建議客家歷史小說參賽者,資料蒐集後,一定要把這些資料變成自己的語言!

甘耀明表示,歷史小說的作者創作時,文獻資料、田野調查是最基本的功課,把這些資料放進小說裡絕對是可以的,但要如何把這些龐大資料融入作品中,讓它們變得沒有違和感、變得有趣,是需要傷腦筋的事情,甘耀明舉例,自己創作時蒐集到苗栗客家人,有「若婆个芭樂」的粗語,就是因為以前客家男性褲子寬鬆,私密處容易外露,年幼孫子會問祖父「那是什麼?」,祖父會回答:「若婆个芭樂」,有趣的一句話,除了讓閱讀者會心一笑,也寫出了當時的時空背景,甘耀明也鼓勵35歲以下的年輕作家,35歲以前持續累積創作能量,在35歲左右,創作能量就會成熟,作品一定會更加精采。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表示,客家人從前就非常擅長文學書寫,希望透過客家文學沙龍交流的機會,激盪作家們精采的客家文學創作能量,因此今日邀請到文壇前輩客籍作家張典婉與甘耀明,與多位80-90世代的年輕客家書寫者,包括這次獲得客家歷史小說獎佳作的張郅忻、已出版多部文學作品的陳又津、後生文學獎連續7屆的得主張簡敏希、2021台灣文學獎客語新詩得主廖育辰、後生文學獎得主詹怡珍,共同在周末舒適、溫馨的客家文學沙龍交流中,說客家、寫客家。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前排左四)與文壇前輩客籍作家張典婉(前排右一)與甘耀明(前排右二),及多位80-90世代的年輕客家書寫者,包括這次獲得客家歷史小說獎佳作的張郅忻(前排右三)、已出版多部文學作品的陳又津(前排右四)、後生文學獎連續7屆的得主張簡敏希(前排左三)、2021台灣文學獎客語新詩得主廖育辰(前排左二)、後生文學獎得主詹怡珍(前排左一),共同在周末舒適、溫馨的客家文學沙龍交流中,說客家、寫客家。

 

後生文學獎連續7屆的得主張簡敏希(左四)與大家分享自身客家文學創作經驗。

 

客家文學沙龍交流精采溫馨。

 

文壇前輩張典婉鼓勵後生文學家,將蒐集的文獻資料,轉譯成自己的語言,才能感動閱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