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委員會今(27)日回應,有關昨日中國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於例行記者會上以客語,表達期盼訪臺與客家鄉親交流一事,客委會副主任委員鍾孔炤表示,臺灣作為一個多元包容的民主國家,客家與原住民、閩南等各個族群都在這塊土地上共同打拚成長,歡迎朱鳳蓮女士放下既有意識形態,來臺感受臺灣人民重視自由民主以及尊重多元族群文化的社會。
客委會表示,針對媒體詢問朱鳳蓮提到《國家語言發展法》存有去中國化的目的,鍾副主委指出,《國家語言發展法》的通過,顯示臺灣尊重及保障每一個族群保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化,每一個族群都可以大聲說出自己的母語,自由平等的讓不同族群文化也得以在這塊土地上多元綻放,這正是臺灣社會在民主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與朱鳳蓮女士所說的去中國化毫無關聯,而對任何少數族群還有地區,用打壓、迫害等違反人權的方式,做語言還有思想教育,強加意識形態,臺灣人民不會認同也不能接受。
鍾副主委進一步指出,臺灣本來就是一個擁有多語言族群文化的地方,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大家無法自由地講出自己的母語,因此,《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目標就是希望讓臺灣語言的多樣性能夠得到保障,各族群語言能夠永續傳承;客委會最近努力推動《客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也是希望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母語與文化,以身為客家族群為榮。
至於朱鳳蓮在記者會上以客語表達問候,強調桃園、新竹、苗栗及高屏等地的客家鄉親都能聽得懂一事,鍾副主委認為,「講同樣的語言,不代表就是一家人」,語言僅是溝通的工具,語言相通不代表意識形態及價值觀相同。臺灣是一個多元社會,即使是客語也分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等不同腔調,原住民族語言也同樣豐富精彩,語言相通或許可以縮短彼此距離,但文化的多樣性必須親身體會。
明(112)年客委會與桃園市政府即將共同舉辦「第一屆世界客家博覽會」,鍾副主委除了邀請世界各國的客家鄉親可以來到臺灣共同參與,客委會也跟陸委會立場相同,歡迎朱鳳蓮女士先拋下成見與意識形態,親自來臺灣走訪,感受不一樣的客家,以及臺灣豐富多元的族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