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佑昇/苗栗報導】由客家委員會發起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在2019年舉辦第一屆之後,成功打響知名度,讓大家發現「原來台三線客庄是如此美好!」而第二屆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將在明年暑假登場,今日一早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特別在苗栗三灣國中,舉辦「台三線藝術季學校」客庄生活美學基地「第一次交流工作坊」,邀集台三線的沿線協力夥伴一起交流討論,也希望藝術季學校成立後,能號召更多夥伴加入客庄社區營造的行列,讓客庄美學能量在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期間大爆發。
2019年第一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以「有的是時間」作為策展主題,跨越5大縣市10個區域的客庄,蔓延150公里並集結超過70位國內外藝術家、50件藝術作品、100場文化探索體驗活動,讓全世界得以透過一場場客庄大型藝術策展,愛上客庄,更獲得2020國際級設計大獎「Good Design Award」,因此第二屆的藝術季備受關注及期待。
今日一早,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與馮天蔚老師與16組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客庄的客庄社區營造夥伴,齊聚三灣國中,彼此分享自身對社區營造的心得,以及對明年藝術季的想像,過程中大家也十分驚豔彼此的「功夫」原來這麼純熟又厲害,像是苗栗的在地青年謝松志,就展示自己用在地竹材改造的藤編、竹構裝置等,讓大家看了愛不釋手。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指出,臺灣的社區營造已發展了30多年了,卻沒有發展出像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季的規模,但2019年在總統蔡英文的浪漫台三線的政策、客委會舉辦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之後,臺灣客庄社區營造的能量得以被看見,因此,這次我們希望透過「台三線藝術季學校」整合沿線已耕耘很久的客庄社區營造夥伴,集結客庄社區營造的能量,彼此分享自身對客庄的生活美學,交流彼此對藝術季的想像和困境,一起迎接明年世界級的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也希望透過台三線藝術季學校,能讓社區營造的能量一直延續下去。
客庄美學基地計畫主持人馮天蔚說,透過台三線藝術季學校,希望把台三線沿線的夥伴聚集在一起,重新詮釋客庄的生活美學,馮天蔚舉例,10多年前的客家花布,是當時年輕人熟悉的客家圖案顏色,但演變至今,當初的客家花布還是現今年輕人能接受的客家美學?我們是否能夠重新詮釋客家花布,呈現出隨著時代前進的新客家美學,更期待大家能在2023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期間,看見客庄的生活美學!
今日的「第一次交流工作坊」邀請到多位台三線沿線的夥伴彼此分享自身的經驗,像是桃園平鎮里里長黃志杰,分享這8年多大膽嘗試用創意規劃環境及社區的心得;新竹九讚頭的鄭雅純、新竹羅屋書院的羅仕龍分享社區營造心得;新竹花花世界玩布工坊的鄧淑裕,分享年輕人對花布美學的想法;苗栗在地青年裴立農,運用竹材做出樂器、聲音地景裝置;苗栗張榮福,展示收集客庄礦業老物件,像是蘇鐵化石、南邦煤礦,以及運用3D列印做出的礦業模型,結合聲音裝置等;饒維明(苗栗-大坪村辦公室)、李運光(苗栗-大河村辦公室);黃榮富以客庄一年的植物為主題,帶領社區學童採集蒲葵葉、製作蒲葵扇、採集芒花、製作祈福掃把,連結慈天宮、八伯公;苗栗獅潭藍色小屋的李業興,以生態導覽與桌遊方式,建構出台三線細路(古道)美學;苗栗在地青年謝松志,以藤、竹採集,和學童及青年一起玩竹藤藝術;苗栗在地青年溫心榆,透過聯庄工作室,串連在地能量;臺中大茅埔調查團的吳哲銘,以信仰、生態、四季果鄕串連拉近人與水土的關係;羅玉琴(三灣國中校長)從教育推廣藝術能量;苗栗南江休閒農業區的何恩欉,從木製花器製作,期望接續與戴德泉老師結合客家民俗植物,探討植栽美觀功能之功能,如客家避邪植物;戴德泉老師,於南埔國小推動民俗植物童玩創作,討論傳統客家避邪植物、護身符及掛飾擺件,帶大家採集製作。
另外,還有龍潭佳安社區發展協會,期待延續以前的佳安村村史調查,於區內的「十一份文創園區」辦理台三線伯公與「石哀」展(石哀是臺灣客家族群稱呼「兒童守護神」的稱謂),同時期待和即將落成的肯納莊園以藝術的方式建立和諧與共同成長;橫山喜市,去年結合地方青年與千里步道協會打造出一系列社區古道及步道,在藝術季學校的部分,打算以陶藝把社區的店家與生態步道串聯起來。
客傳會表示,從今日早上到下午兩點的「台三線藝術季學校」客庄生活美學基地「第一次交流工作坊」,邀集到這麼多的社區夥伴,就是因為大家對自己故鄉的濃厚情感無法割捨,也對這片土地充滿期待,因此希望接下來透過產、官、學一起投入客庄社區的力量,能在2023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期間,讓大家看見「客庄美好想像的真實實踐!」
這篇文章 「台三線美學基地」大串連 藝術季學校成立! 最早出現於 客新聞 Hakk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