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傑/綜合報導】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推出紀錄片《傳、傳-黃玉蓉》織帶,一般人對於編織帶的印象,大多是原住民的鮮明圖騰,鮮少會和客家族群聯想在一起。花蓮鳳林鎮的北林三村社區,有一群人因喜愛編織工藝,和原住民老師學習織帶技術之後,發現客家人東部移民時很窮苦,所以很少有人穿藍衫,遑論織帶的流傳,進而開始探尋屬於客家織帶的織紋。
花蓮鳳林的北林三村社區,李美玲理事長表示,在進行客家織染計畫時,因緣際會找到了苗栗的陳達明老師,無私提供她所有蒐藏的藍衫給予研究,最後社區透過數位APP,演算出圖案的算法,並且摸索出織法,終於成就現在所看到真正的客家織帶。
以前沒有機器的時候,一般婦女是用綁在腰上操作的簡單工具,靠腰力協作,影片中可以看到的圖紋,有雙喜、桃花、菱形和小花等,在師傅熟悉地編製下,往往仍要耗費幾個小時,也只能編織幾公分的長度,越是複雜的圖紋,需要的時間和精神越多,可見每條織帶的珍貴!
師傅黃玉蓉說,原住民的織帶圖紋大多是用線、圓圈、祖靈的眼睛作為編織的花樣;客家人則是在過年過節,結婚時會繡上喜字、還有雲、鳥及花等花樣形式呈現,這項技術已有百年歷史,要把如此美好的技術流傳下去,除了讓更多客家人知道之外,也要讓外國人學習這項技術,展現客家美麗的文化。
這群人在社區發展中,發現了客家一頁的歷史,並且深入探索、研究開發,進而努力地宣導和傳承,現在透過電腦設定,已經可以機器快速地織出基本的圖紋,透過紀錄,期望更多人可以看見並且廣泛使用在生活之中,隨處看見客家「織」美!
這篇文章 《傳、傳》客家「織」美永流傳 黃玉蓉:讓世界看見客家 最早出現於 客新聞 Hakk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