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一生致力客家文化、出版300多張客家黑膠唱片的金鼎獎作家彭雙松日前過世,享耆壽96歲。他生前致力於客家黑膠唱片的出版與修復、保存,發行的客家黑膠更成為台灣早期最大宗的有聲記錄,一生傳奇而精彩,讓後人無限追思。
彭雙松於1928年於苗栗出生,日治時代畢業於日本兵器學校。1936年,他與胞兄彭雙琳創立國際唱片行,1959年再成立美樂唱片出版社灌錄黑膠唱片,開始出版客家八音、山歌等唱片,直到1973年才停業。美樂唱片發行的300多張客家類黑膠唱片,不但成為台灣早期最大宗、最有系統的客家有聲紀錄,也是台灣當代最珍貴的有聲客家文化資產。
美樂唱片停業後期間,彭雙松潛心研究蘭花,1978年出版的《台灣蘭蕙》在隔年獲行政院金鼎獎肯定。但對客家文化志業有一股使命感的他,有感於傳統歌謠面臨失傳的危機,於1990年再創立貓貍文化工作室,其子彭文銘、其孫彭志賢後來也相繼投入,祖孫三代從客家八音、山歌、閩南民謠、原住民古調,接力搶救百餘年來臺灣傳統音樂與聲音。期中蒐購黑膠唱片及版權,包括客家、閩南及原住民歌謠共6000多張,其中,原住民就有1000多張。
為了找回遺落的客家黑膠唱片,彭雙松曾親自將已經被轉賣好幾手的家族經營的美樂唱片版權買回外,又為了客家民謠與流行歌,也對月球與鈴鈴唱片進行版權的購買進行處理。而工作室中也利用防潮箱、除潮設備保存黑膠唱片,並轉錄優化音質數位化,因此1963年苗栗陳家北管八音團,1965年灌製恆春民謠「思想曲」,還有客家歌后賴碧霞1969年黑膠唱片等珍貴的聲音,至今才得以被保留下來。
彭雙松的貓貍工作室沒有華麗裝潢,卻有早年最專業的瑞士大廠Studer盤式錄音機無數臺,以及臺灣傳統音樂的各種收藏,從唱片到盤式錄音帶都是臺灣音樂文化的根與寶。他們一直致力於早期黑膠唱片數位化與音質處理,以及補增文字和詮釋音樂,藉由保存和網路流傳,發揚逐漸消逝的傳統音樂。
貓貍工作室陸續出版了60套傳統音樂有聲書專輯,且皆為非賣品,其中多半精裝中英對照,分送國內、外相關單位,為台灣向世界發聲,也獲得6座傳藝金曲獎,包括:2010年《福佬民謠─正宗恆春民謠》獲最佳傳統歌樂專輯獎、2013年獲得評審團獎;2014年《尋覓複音─重拾臺東阿美族失落古謠》獲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2018年將「苗栗陳家班八音團」已故大師陳慶松、郭鑫桂早期灌錄的黑膠唱片數位化的專輯《北管亂彈戲》,不僅重現兩位大師精彩演奏的「客家八音」,也再獲頒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
2020年,貓貍文化工作室捐贈30張客家黑膠唱片給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捐贈的唱片中包括1914年所發行的客家音樂最早的錄音紀錄,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
這篇文章 慟!出版300張黑膠唱片記錄客家聲音 彭雙松辭世享耆壽96歲 最早出現於 客新聞 Hakk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