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佑昇、何柏均/台北報導】「40多年後才得獎,其實不會太晚!」獲得本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得主林文欽感性地說,而他上台致詞領獎後也表示堅持了出版40幾年,獲得這個獎不會太晚,他也指出「出版很簡單但要賣出很困難」,讓台下為之一笑。今(27)日下午在台北文創大樓登場的第47屆金鼎獎頒獎典禮,頒發在1258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作品35件作品,多是關注台灣本土人文生活等議題的出版品,其中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客傳會)出版的雜誌《靛花》(tien fa’)季刊,更是以全新客家美學,介紹客家常民生活的內容,獲得評審一致青睞,一舉拿下「雜誌類生活類」獎。
拿下第金鼎獎大獎的《靛花》季刊,是由客傳會發行、攜手「編集者出版社」編輯製作,今年甫獲日本GOOD DESIGN與臺灣金點設計獎,這次再獲金鼎獎肯定。評審也透露《靛花》獲獎原因,因為編輯群的清楚定位,依著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時節,挖掘各地域的客家花色、信仰、食材、景色,尋找隱身海內外的臺灣客家人,以及他/她們與客家文化連結的羈絆。
評審也特別點出,《靛花》的美術設計簡潔清亮,編排大器,客語標題自信地展開於紙業,閱讀接觸時有種邀請讀者進入客家語境走進客家小徑的整體氛圍;讀後則感受那股既柔軟又堅韌有餘,圍繞於身邊的客家味道與氣節;最後,評審更大力讚賞說,「《靛花》初試啼聲,對客家文化「綻放」的努力,相當吸引人!」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陳板)上台領獎致詞時,首先感謝客家委員會大力支持,緊接著,他透露《靛花》雜誌推出的起心動念,是在紙媒逐漸凋零的世代,創刊號剛好是承接起臺灣最後一份紙本晚報結束後所推出,加上「客家議題長期總是被忽略,或是被掩蓋住」,因此,他期望這份全新客家美學的季刊《靛花》,在全台196位各地客庄寫手通力合作之下,「一起地方人寫地方故事」,進而讓客家議題,成為台灣人的常民生活議題,更挖掘出更多「原來你也是客家人!」的美好。
主編李取中透露,雖然他不是客家人,但透過編輯《靛花》的過程中,他認為,客家人就是追求自由的人,因為客家人千年以來的遷徙,本質上除了為了生存,更是為了「自由」,因為有了自由和自由的土地才能有家,才能有現在的我們,因此希望大家一起來探索認識客家的精彩常民生活。
本屆金鼎獎,除了《靛花》獲得「生活類獎」,還有美濃客家人鍾永豐的作品《菊花如何夜行軍》奪下「圖書類文學圖書獎」,鍾永豐表示也透過這本書,讓大家得以看見1980年代他與林生祥及一群年輕後生返鄉美濃,反對興建美濃水庫、美濃菸葉轉型,以及一系列守護高雄美濃家園的心路歷程,也讓讀者在本書中,看見美好的家鄉,突然受到外部勢力衝擊改變的各種經歷。
另外曾獲桐花文學獎、客家歷史小說獎的客家後生張郅忻,以《館中鼠》獲得「圖書類兒童及少年圖書獎」,這次是她首次嘗試兒少小說創作,雖然內容不是客家文字創作,但這些得獎者滿滿創作力,也讓人看見客家出版多元創作的精彩。
今天頒獎典禮,文化部部長史哲、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也出席恭賀得獎者;鄭文燦說,台灣的《出版法》在1999年李登輝總統簽署總統令,正式廢止該法後,台灣出版業才得以自由蓬勃的發展,而行政院也會繼續大力支持出版業,「因為出版內容就是文化力的源頭!」鄭文燦說。
本屆金鼎獎共1258件作品報名,角逐雜誌類、圖書類、政府出版品類及數位出版類等4大類共22個獎項,經激烈初審、複審及決審後,計35件作品獲獎、84件作品獲優良出版品推薦;特別貢獻獎則由具本土特色與臺灣精神的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獲得。
文化部部長史哲說,特別貢獻獎得主林文欽在臺灣反對運動風起雲湧之時,對抗黨國禁制檢肅和市場風暴,耕耘出版40餘年,堅持非主流的本土出版路線,其中出版的文學作品「台灣作家全集」奠定臺灣文學正名及文本史料價值;「台灣文史叢書」、「新台灣文庫」、「台灣新國民文庫」、「台灣經典寶庫」、「台灣自然生態叢書」等書系,整合海內外學者作家研究論述作品,亦為日後「台灣學」打下基礎,為臺灣出版開創一條前衛大道。
文化部指出,出版是文化內容擴散及跨域加值應用的源頭,金鼎獎獲獎作品更展現臺灣文化內容豐沛能量,如去年獲金鼎獎作品中,《八尺門的辯護人》已售出日語、韓語及越南語版權,近來,更將作品影視化並獲得熱烈迴響;《留白少年》已售出德語版權,亦獲得今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入選書單,更多得獎作品可至文化部金鼎獎官網閱讀欣賞。
第47屆金鼎獎得獎完整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