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愛鄉走訪浪漫台三線 盼激發社區參與的新視野

【李台源、朱愷元/新竹報導】美濃愛鄉協進會受邀參訪浪漫台三線,與社區交流2023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在地方留下的成果。長期投入美濃生態與地方工作的劉孝伸說,地方鄉親最希望瞭解藝術季與樟之細路構築的過程,尤其如何讓社區共同參與,希望借重台三線團隊與地方的運作經驗,為右堆(美濃、六龜、杉林、甲仙、高樹等區)帶來不同的視野與格局。

這場南北客家的參訪交流,最初起因於客家共傳播基金會為了替已故金馬導演李行經典電影《小城故事》重新客語配音,徵求美濃當地居民協助,因此與美濃愛鄉協進會搭上線。

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愛鄉)榮譽理事長劉孝伸說,當時他感慨北部浪漫台三線這項國家級政策推動至今已有一定成果,並舉辦了兩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但「南部六堆地區客家鄉親對於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以及北部客庄淺山的樟之細路瞭解卻不多」。

劉孝伸說,希望瞭解台三線上藝術家、工作團隊跟在地居民的互動。朱愷元攝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聽聞後,立刻與台三線藝術季學校牽線並安排行程,邀請美濃愛鄉與美濃在地從事藝術領域相關的工作夥伴北上參訪交流。

「我們更有興趣的是藝術家、工作團隊跟在地的互動。」劉孝伸強調,他們最在想瞭解的是「過程」,例如樟之細路如何透過居民參與,將原本荒廢古道重新構築,並且融入社區導覽,「我們很希望瞭解過程是否會遇到什麼困談?如何讓社區合作參與?日後維護管理如何永續經營?」。

「或許台三線的模式沒辦法在美濃直接套用,但每個地方的方法都很寶貴。」劉孝伸說,大家希望藉由參訪,瞭解一場大型藝術季如何讓藝術家進入社區,創作獨特的作品,又要融入地方特色並符合居民需求、獲得認同;「在美濃待久了後,需要有不同的視野與格局,許多都是以前書上看到,但沒有親眼看過的面貌」。

美濃愛鄉成員參訪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橫山的展品。朱愷元攝
美濃愛鄉成員觀察南北伯公廟差異。朱愷元攝

此次參訪交流由美濃愛鄉理事長鍾秀梅與總幹事邱靜慧帶隊,共同參與的還有美濃當地「黃蝶祭」、「小地藝術季」的工作團隊。一行人三天的參訪,昨日自新竹竹東出發,依序參訪竹東惠昌宮、長春醫院、橫山三叉埤古道並欣賞沿途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藝術作品。

今日行程包括北埔街區導覽、樟之細路獅潭鳴鳳古道、公館客家文學花園、大窩生態園區等,晚間則走訪東勢大茅埔,體驗大埔客庄在地文化;明天一行人預計走讀東勢鯉魚伯公並與台三線上的藝術工作夥伴深度交流。

參與交流行程的高雄市客家事務委會員綜合規劃組組長陳燕萍說,高雄客委會曾委託美濃愛鄉協進會進行右堆古步道藍圖規畫,未來希望能爭取經費完成手作步道與指標設置,台三線的樟之細路與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是很成功的案例,希望可以把經驗帶回右堆。

文教發展組組長劉國風也說,台三線的地理環境、客家族群模式可供六堆客家參考。希望藉由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與樟之細路進到社區的經驗,在未來右堆進行古步道修繕、舉辦社區小旅行時,不會只是「一次性」,而是可以為地方留下一些好的資產。

美濃愛鄉成員走訪橫山三叉埤。朱愷元攝
橫山好室負責人陳致中(左1)協助橫山地區的導覽。朱愷元攝
晌午粄食創辦人陳宜偲(右1)帶著自己作的甜粄、鹹粄與六堆鄉親分享。李台源攝
美濃愛鄉成員在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橫山「沉睡的少年」作品前,瞭解地方居民如何投入維運。李台源攝

美濃愛鄉30  起於反水庫、自許持續忠於社區

【洪藝晅、洪俊傑、蔡依璇/美濃報導】「一場起於反水庫、但永無止境的社區運動。」美濃愛鄉協進會今天(1日)舉行成…

《原鄉人》客語配音員齊聚 美濃的故事要用美濃客語來說

【蔡依璇、洪俊傑、洪藝晅/高雄報導】金馬導演李行電影《原鄉人》經過數位修復,並重新配上客語,在高雄電影節放映後…